- 環保公園
空氣品質淨化區在創設之初多以都市計畫範圍內已徵收但尚未開發的公園預定地為基地,因此第一批空氣品質淨化區又名環保公園,設置面積較大,基地較方整。
- 道路綠帶
指在都市地區、鄉村及郊區之公路兩旁帶狀區域或中央分隔島栽植樹木,而樹木之栽植,可依一定距離整齊排列配置成行,對於整體環境有美化空間、淨化空氣、調節微氣候(阻風和提供遮蔭以降低氣溫等)、減輕噪音和提高行車安全等功能。
- 空地綠化(社區綠化)
都市裡的荒廢閒置空地,常成為環境衛生及景觀之瘤,除了雜草叢生外,也容易遭傾倒廢棄物,衍生蚊蟲滋生或地表裸露揚塵等問題。故自88年度起辦理社區內荒廢或閒置之公有空地之植栽綠化工作。希望藉由綠色植物美化環境、淨化空氣,發揮「都市之肺」的功能。
- 校園揚塵改善區
為減少懸浮微粒與落塵,自87年度起針對設有空氣品質監測站之部分校園補助其改善校區內之裸露地並種植草皮綠化。另自88年度起補助學校改善其校園裸露地,以減少污染源並保護學校師生的呼吸系統。
- 都會區自行車道
指都會區內可供設置自行車道,並予以綠化之帶狀土地。補助內容除了車道本身之外,亦對其週遭之環境加以整理綠美化並栽植喬、灌木,提供一條安全舒適、景觀優美的自行車道,以取代部分汽機車,降低空氣污染,並兼具休閒之樂趣。
- 環保林園大道
民國85年起由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與現今之台糖公司合作,於重要省道沿線(如台1線、台9線等)兩旁 各20公尺空間,以造林方式種植數列喬木。樹種選擇以大型喬木、且富四季變化及地方特色樹種優先考量。其功能可作為緩衝汽機車等排放廢氣及噪音污染等之淨化綠帶,並增加道路視覺之綠化效果。
- 廢棄物棄(堆)置等污染場址綠化
指廢棄物棄(堆)置等污染區域所在之荒廢場所或空地,經清理後可供植栽綠化之土地。
- 垃圾場復育綠化
指垃圾場於二次污染防制工作後可供植栽綠化之土地。
- 裸露地綠化
指社區及學區週遭有地表裸露或髒亂待改善之街角空間,可供植栽綠化改善之土地。
|

新營區埤寮埤(天鵝湖) |

柳營區公所(果毅社區大排兩旁) |

台灣首府大學 |

官田區工業北路污染
場址綠美化計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