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污染移除
本場址原公告土壤污染面積計37.1公頃,中石化公司於99年5月4日舉行「中石化污染整治場址整治工程啟動典禮」,隨後開始執行草叢區、單一植被區及樹林區等整治作業,截至112年6月30日,整治完成且經臺南市政府環保局複驗通過之區域為草叢區、樹林區、單一植被區、鹼氯工廠(實廠及樹林)、研發區之生物處理模廠用地、五氯酚工廠區及海水池B區,累計完成整治面積為21.5公頃,約佔總面積57.9%;臺南市政府於107年7月5日公告解除草叢區之土壤污染控制場址及污染管制區,故目前本場址之公告土壤污染面積計34.4公頃。
二、濕處理技術
濕處理於101年9月建廠完成並開始運轉,主要針對戴奧辛濃度小於5,000 ng-TEQ/kg及汞濃度小於200 mg/kg之土壤進行處理。截至112年7月2日,污染土處理量累計38.82萬噸。
|
 |

|
三、熱處理技術
熱處理(旋轉窯)第一套於103年11月建廠完成,歷經4階段7次試運轉工作後,目前以每小時6噸處理量能操作,主要針對戴奧辛濃度小於578,000 ng I-TEQ/kg及汞濃度大於200 mg/kg之土壤進行處理。截至112年7月2日,污染土處理量累計12.41萬噸。
|
 |
熱處理(旋轉窯)第二套於110年7月建廠完成,並於110年8月完成試運轉工作後,目前以每小時2.4~3.9噸處理量能操作,主要針對戴奧辛濃度小於50,000 ng I-TEQ/kg及汞濃度大於200 mg/kg之土壤進行處理。截至112年7月2日,污染土處理量累計1.82萬噸。
|
 |
熱處理(熱脫附)第三套於110年8月建廠完成,並於110年12月完成試運轉工作後,,目前以每小時4.5噸處理量能操作,主要針對泥餅及不適減量處理且戴奧辛濃度低於50,000 ng I-TEQ/kg及汞濃度大於200 mg/kg之土壤進行處理。截至112年7月2日,污染土處理量累計2.71萬噸。 |
四、合格土回填
合格土回填魚塭作業自103年12月開始執行,由編號W445之魚塭開始往北回填,其後往南回填。而回填完畢之魚塭將會覆蓋客土並完成植被作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