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 環境教育資訊網
環境教育書籍:::
* 2019/11/06  解密雙螺旋:DNA結構發現者華生的告白
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列印此公告

  世紀之書《雙螺旋》圖文註釋版

  自達爾文《物種起源》以來,
  最重大的生物學事件


  克里克與華生發現的 DNA 結構,以及此結構對於生物學的全面影響,乃是本世紀科學界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小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

  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令人振奮的科學成就之一。
  —— 美國政治家 愛德華‧甘迺迪(Edward Moore Kennedy)

  半世紀不衰的超級科學經典
  ● 1968年出版後,盤據《紐約時報》暢銷榜十六週,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賣出一百多萬冊
  ● 美國國會圖書館選為「塑造美國之書籍」( Books That Shaped America )
  ● 紐約公共圖書館選為「世紀之書」( Books of the Century )
  ● 科學史的現場重建;科學界遠比你想的更「叢林」
  ● 加入圖片、注釋,讓讀者彷彿親臨科學界的頂尖對決
  ● 連作者都不知道的史料,統統在這本《解密雙螺旋》

  ◇周成功教授審訂

  1950年代,英、美三組科學家競逐解開DNA的謎題。當時初出茅廬的華生與克里克,率先提出DNA的雙螺旋結構,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8年,華生所著的超級經典——《雙螺旋》出版。他以犀利、率直的口吻,記錄這科學史上的重要一役,更鮮活呈現科學家在工作與生活的各種樣貌。

  本書是《雙螺旋》的圖文註釋版,除了完整保留經典故事,兩位編輯甘恩、維特考斯基,更發揮偵探般實力,把故事中提及的細節、人物資料統統挖掘出來。像是華生被指導老師痛罵「你這該死的混蛋」;與克里克因為《雙螺旋》的出版差點鬧翻,這些珍貴信件都可在這本《解密雙螺旋》看到。還有,如果你好奇故事中提及的「劍橋第一美男子」是誰?華生看胃病的醫師竟然得過奧運金牌!這些原版並未細說的小故事,在本書都有進一步追溯。

  感謝勞苦功高的編輯團隊,重現這段科學史上的重要一步,讓後世讀者彷彿親臨英國劍橋、與科學家並肩見證這段科學革命。

作者簡介

華生James D. Watson

  1928年生,美國分子生物學家。15歲就讀芝加哥大學,主修動物學;22歲獲得印第安納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噬菌體。

  1962年,華生與克里克因為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與同僚威爾金斯三人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曾任哈佛大學教授、冷泉港實驗室首任總裁。


編者簡介

甘恩 Alexander Gann

  冷泉港實驗室華生生物科學院的教授。

維特考斯基 Jan Witkowski

  冷泉港實驗室華生生物科學院的教授。

審訂者簡介

周成功

  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國立陽明大學退休教授。

譯者簡介

黃靜雅

  台南市人,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碩士(主修大氣環境),著有《台灣天氣變變變》(合著),譯有《看雲趣》、《觀念地球科學》(合譯)、《第六次大滅絕》、《如果這樣,會怎樣?》、《薩克斯自傳》、《水之書》、《愛因斯坦最大的錯誤》等,曾獲第八屆、第九屆吳大猷科普翻譯類佳作。

  除了大氣科學專長,也曾出版音樂專輯「看月娘」、「生活是一條歌」;創作兒童音樂專輯「春天佇陀位」、「幸福的孩子愛唱歌」「最棒的就是你」等。曾獲金曲獎傳統藝術類最佳作詞人獎、入圍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獎。2002年之後定居加拿大溫哥華,卻心繫台灣的一舉一動,自稱是「用母親的眼睛與關懷萬物的心,跨界地球大氣與原創音樂」的家庭主婦。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98001
  • 叢書系列:科學文化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7 x 23 x 1.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資料來源:博客來

▲TOP回上一頁